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闽剧 “出海”,“红裙”闪亮巴黎

戏曲节海报戏曲节海报

  东南网12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实习生 陈慧婷)

  核心提示

  在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际,时隔7年,第九届巴黎中国戏曲节回归。始创于2003年的巴黎中国戏曲节,是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打造的经典品牌项目,通过演出、讲座、交流互动等形式,向法国观众推介中国传统戏曲艺术。

  作为此次亮相巴黎的四大剧种之一,闽江师专闽剧艺术交流团组应邀在本届戏曲节上表演了闽剧传统经典剧目《红裙记》,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

  近日,记者走进《红裙记》演出团队,了解背后的故事。

  在巴黎上演传统闽剧

  11月8日晚8时,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福州传统闽剧《红裙记》正在上演。

  古乐器“埙”配合传统弦乐共同奏出清扬的乐声,拉开演出的序篇。台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乃春与陈洪翔领衔主演,闽江师专艺术学院7位青年教师同台演绎。

  闽剧《红裙记》取材于清代发生在福州当地的真人真事。剧中书生王成龙嗜赌成性,将妻子柳氏的一条红裙当作赌资输尽后投身闽江,却被人救起带回长安……柳氏以为丈夫已葬身江底,整整13年守节抚孤,辛勤劳作熬过艰难岁月。而王成龙在长安入赘许家,后奉命到福州经商时与柳氏重逢,演出了一场“欲死还生,欲生还死”“欲认未认,未认欲认”的人生情感大戏。

  “相较其他大剧种,闽剧到欧洲演出的机会较少。”国家一级演员、闽江师专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洪翔扮演年轻时期的男主角王成龙,出演前两场戏。

  陈洪翔告诉记者,此前作为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演员,他曾两次到巴黎展演闽剧。第一次,陈洪翔与搭档一起为当地观众上演了《梅玉配·楼会》折子戏。第二次,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带着剧目《依顺哥烛帝》赴法国参加第六届巴黎中国戏曲节,陈洪翔随团参加了中法艺术家戏曲研讨沙龙活动。

  “从只在一个小区域演折子戏,到带去整个剧目,再到一个更像样的舞台演完整的一出戏,三次台下观众的反响我都历历在目。”陈洪翔感受到,中国戏曲逐渐在国外有了影响力,其艺术含量和文化价值也获得海外观众的认可。

  此次巴黎演出是陈洪翔第一次出演《红裙记》的男主角。虽然他已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主角奖等奖项,但陈洪翔仍感压力颇大。“《红裙记》是传承100多年的老戏,太经典了,而且到法国巴黎去演出,正因为海外观众有期待,我们更不能降低整部戏的艺术水准。”

  “作为闽剧经典儒林风格的剧目,《红裙记》如何通过表演展现出闽剧独特的风格,这是我此行考虑最多的问题。”陈洪翔分享道,儒林戏是闽剧经典风格之一,主要特点在于文人印记浓厚、情感细腻。“王成龙这个角色就是一个文人,儒雅中带点玩世不恭,性格中也有很多闪光点。我和陈乃春前辈在排练的时候就多次探讨,在第一、二场戏中展现的年轻王成龙不能只是一个不顾家的坏男人,在细节表演中应该展现多元的人物性格。”

  在法国演出,演员们还要面对当地对艺术表演严苛的标准。“法国观众讲究表演原生态,看重纯粹的艺术本体,不要任何技术的美化。”这是此次到法国演出,戏曲演员们的共同感受。

  “当地要求演员不能携带话筒,要凭自己的真嗓让剧场内的观众都能听得清唱腔和对白。”为了突破两国人民在艺术形式和语言上的隔阂,带领观众更好地进入剧情,柳氏扮演者吴立敏在表演上也作了不少调整。

  “渺渺大江,嗟我亡夫,逢忌清酌,聊表愁肠。”第五场戏《饯别》是全剧的高潮,柳氏原本是在台上演绎拿着香烛在江边祭祀亡夫。然而,在现场唱到这句,吴立敏走下舞台,和观众近距离接触。

  “对方的演出要求是不能有太复杂的舞台舞美灯光,我就只能凭感觉走下去。我当时觉得,只要能找到那束光就算演出成功。”正式演出时,吴立敏忘情投入到表演中。令她没想到的是,一向严肃的法国观众拿起手机偷偷记录下这一幕,还有许多人跟着她一起掉泪。

  闽江师专副校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江柳青此次率团赴法参加活动,在《红裙记》演出前还举办戏曲艺术学术讲座。讲座中,穿插了闽剧经典剧目《荔枝换绛桃》的选段表演、椰胡现场即兴演奏以及“水袖”“团扇”等动作的现场示范教学。

  “《红裙记》这部剧的音乐使用了闽剧独有的三种乐器——双清、椰胡、逗管。为了能够让大家沉浸式感受闽剧乐器的魅力,我们在现场设置了一个展览区进行展示。闽剧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承载着福州乃至整个福建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我们坚持原汁原味地呈现,把最传统的闽剧带到巴黎。”江柳青说。

  跨越国界的文化魅力

  自2014年退休后,今年72岁的陈乃春已经很少演戏,上一次出演王成龙还是在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的舞台上。时隔五年,再次扮演王成龙站在法国的舞台上展示闽剧,陈乃春心里感慨万千。

  戏毕,台下法国观众爆发出的掌声,让陈乃春心里很是自豪:“在我创排《红裙记》的时候,曾经有人跟我说,‘这个剧目是可以走向世界的’。我现在觉得,这真的可以实现。”

  据载,清同光年间,《红裙记》就已经搬上闽剧舞台,大约在清末由“平讲班”首演。自问世以来,在福州等地传唱了百年。在闽剧戏迷心中,《红裙记》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

  新编版《红裙记》是在陈乃春的推动下诞生的。“闽剧要先传承,才能发展。传承经典剧目十分重要,但纵观以前的剧本,以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均显粗糙有余、精细不足。”2003年,从福州闽剧院转任福建艺术学校福州市闽剧班班主任后,陈乃春决定创排《红裙记》。经过五六年筹备,《红裙记》出炉,陈乃春主演。

  “我原本觉得,这部戏取材于小家庭故事,怎么会走向世界呢?”现场法国观众的反馈,也让陈乃春重新审视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

  “这次演出的灯光、服装设计以及演员们传达的情感,让我对中国戏曲有了全新的认知,闽剧很有特点。”“闽剧千万不要改,就按这样的传统,非常好。”……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表示了这样的观点。

  “这部戏展现了真、善、美,很多情节让海外的观众得以共情,这是因为艺术可以跨越国度让人欣赏。还有,他们对戏曲传统的东西非常赞赏,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坚守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海外是有广阔天地的。”陈乃春说。

  首次担纲《红裙记》的女主演,就站在巴黎中国戏曲节的舞台,青年教师吴立敏收获不少。“赴法前半个月才接下演全场的任务,演出的时候还是重感冒,原本想能顺利完成任务就好。”获得了当地观众票选的“最佳配角奖”,吴立敏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

  “台下的法国观众和台上演员的表演产生了情感共鸣,那个时候,我就感觉所有的病痛都消失了。这是观众给予我们的力量。”吴立敏回忆,谢幕时主办方送上的两束花,分别给了陈乃春和陈洪翔两位男演员,观众的呼声此起彼伏。

  “后来陈洪翔老师,也就是剧中我的丈夫把花给了我,大家的呼声才停下来。柳氏辛苦了一辈子,应该是配得上这束花的,我那个时候就觉得观众完全看懂了这部剧。”吴立敏很感慨。

  令交流团感到意外的是,尽管两国文化存在差异,但不妨碍观众观演后对主题产生相似的理解与思考。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还在寒冷的场馆外等待演员,期待能作一些交流。

  “我在此前的中国作品中很少看到这样的主题。中国传统封建礼教文化通常是男尊女卑,感谢你们让我看到打破封建束缚,让女性灵魂得到自由释放的剧目。”有法国观众表示。

  “经过改编后,这出戏展现女性挣脱封建枷锁的主题更加突出,也更具有现代性,法国观众对此有了共鸣。”三次到巴黎展示中国戏曲文化,陈洪翔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感触很深,“中国人在观看西洋歌剧时能感受这个艺术种类的魅力,我们的传统戏曲在国外也是有丰厚土壤的,文化的魅力真的是可以跨越国界的。”

  薪火相传推向国际舞台

  接到赴巴黎的通知时,陈乃春心里还有一点负担。“我们的原班人马很多都年纪大了,像我的搭档林梦萍老师因为身体原因就不能前往。这些老戏骨不在,能否给海外观众呈现最原汁原味的闽剧,我有点担忧。”

  不过,赴法演出开始后,陈乃春的担忧烟消云散,青年演员的表现令他感到欣慰。

  “闽剧是我一生的爱好,当年许多朋友和戏迷对我离开戏台表示惋惜,但我为闽剧的人才现状与后继发展感到担忧。”2003年,50岁的陈乃春选择离开挚爱的戏台,到福州市闽剧班工作,致力培养闽剧的后备人才。

  闽剧要振兴与繁荣,必须形成人才迭出、后继有人的局面。转型培育戏曲人才,在陈乃春看来,这也是为了守住传统文化的“根”。

  2004年,福建艺术学校福州市闽剧班正式更名为“福州市艺术学校”,陈乃春出任校长。不久,陈乃春就确定将《红裙记》作为学校第一部闽剧表演精品剧目。

  “我调到艺校时有个强烈的愿望,想挖掘闽剧传统最优秀的剧目。同时我提倡返本开新、重新打造,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闽剧才有绵延不断的生命力。”为此,陈乃春邀请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先生对旧版本进行改编。

  “原来的剧本注重情节,缺少人物的内心表达,改编的版本对此作了改良。”在陈乃春看来,新编剧本保留了传统的精髓,也作了现代创新,为演员和导演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新版《红裙记》自2009年公演以来,曾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十二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福建省贡献奖、福建省文艺百花奖等,并两度应邀晋京演出。

  只有源源不断地培育传承传统戏曲的人才,传统戏曲才有生机活力。和陈乃春一样,在闽剧舞台上积累一定的经验后,陈洪翔也选择转型为教育工作者。

  “我的师傅曾经告诉我,戏台上最终比拼的是文化。”陈洪翔告诉记者,早些年他曾对这个观点难以理解,“原先我觉得戏曲表演比拼的不就是唱、念、做、打这些程式吗?”通过多次参与跨国文化交流,陈洪翔逐渐有了更深的思考。

  “艺术之间可以有很多借鉴的地方,我在教学中也会鼓励学生在传统之外借鉴别的艺术种类包括西方文化,打开艺术审美的视野。”同时,陈洪翔也表示,传统戏曲必须先传承再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不失本体。正如我们到巴黎,观众都对传统的东西很感兴趣。我们必须先继承传统的韵味和表演模式,再结合时代的审美标准,综合考虑,有选择地发展创新。”

  “以后再来的时候,还是要讲好我们的福州故事。”撇开演员的身份,吴立敏同样也是一名闽剧老师。她认为,作为老师,更要秉承这种传承之心,“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的根,是丰厚的创作源泉。只有传承好闽剧的传统风格,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发扬它”。

  2016年,福州市艺术学校并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一步探索提升闽剧艺术人才培养层次。2021年,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开设本科多剧种函授班,逐步构建闽剧人才培养“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办学机制。

  近年来,闽江师专积极推动闽剧文化“走出去”,多次应邀赴新加坡、菲律宾、越南及香港等地进行交流演出。“作为福建省唯一培养闽剧表演艺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学校秉承‘以精品促传承’的艺术专业办学理念,用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福州故事。此次《红裙记》出海,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闽剧不仅是福建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将闽剧推向国际舞台,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从而为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江柳青说。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刘红革主任(左二)慰问艺术交流团组的演员。 杨郭雨濛 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刘红革主任(左二)慰问艺术交流团组的演员。 杨郭雨濛 摄

  吴立敏饰柳氏

剧照 杨郭雨濛 摄剧照 杨郭雨濛 摄剧照 杨郭雨濛 摄剧照 杨郭雨濛 摄剧照 杨郭雨濛 摄剧照 杨郭雨濛 摄陈洪翔饰王成龙陈洪翔饰王成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吾爱音乐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站长QQ2387153712删除内容.